《含英咀华》
《含英咀华》
出版时间:2012-9
出版社:北京大学出版社
作者:吴小如
页数:431
字数:310000
《含英咀华》内容概要[E]
《含英咀华:吴小如古典文学丛札》选编了吴先生有关古典诗词散文的文章,吴先生说:“每立一说,每下一断语,都是经过再三考虑,审慎落笔。因此也就不愿对自己的一得之愚随波逐流,轻易否定。”另外,书中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先生未曾结集的文章,尤其对文化学术圈中普遍存在的语文知识的缺点和错误忧心忡忡,由此而大声疾呼,锲而不舍地纠错指谬。
《含英咀华:吴小如古典文学丛札》中的文章,典雅端庄,炉火纯青,为文渐有潦水尽而寒潭清之意,读者当能体会。
《含英咀华》作者简介[E]
吴小如,一九二二年九月八日生于哈尔滨,原名吴同宝,号莎斋,曾用笔名少若,祖籍安徽泾县茂林。北京大学教授,当代著名学者、诗人、古典文学研究家、教育家、戏曲评论家,书法造诣堪称大家。是教育家、著名书法家、诗人吴玉如先生长子。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先后考入燕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中文系,最后毕业于北大中文系。任教于天津津沽大学、燕京大学,一九五二年开始执教北京大学,一九九一年退休。主要著作有《读书丛札》、《莎斋笔记》,、《中国文史工具资料书举要》、《吴小如戏曲文录》、《今昔文存》、《读书拊掌录》、《心影萍踪》等。译有《巴尔扎克传》。
《含英咀华》书籍目录[E]
出版说明
一、《古典诗词札丛》选
说《诗,关雎》
《诗,关雎》补说
说汉乐府《长歌行》
说古诗《行行重行行》
说古诗《冉冉孤生竹》和《回车驾言迈》
释《四愁涛》之“翰”
说曹丕《燕歌行》
浅释曹植两首政治诗
说曹植《杂诗》三首
说陶渊明《挽歌诗》三首
说谢灵运《从斤竹涧越岭溪行》
说鲍照诗三首
说孔稚圭《游太平山》
说王勃的五绝三首
说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
说贺知章《咏柳》绝句
说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说李白《玉阶怨》
说柳宗元的山水小诗——《江雪》
说李贺《南园》第一首
“病树前头万木春”是讽刺诗
说白居易《勤政楼西老柳》
说李商隐《柳》
说宋祁《凉蟾》
说欧阳修《梦中作》
说苏轼《赠刘景文》
说李白[菩萨蛮]
说温庭筠[菩萨蛮](“小山重叠金明灭”)
说温庭筠[梦江南]二首
介绍李煜后期的词
释柳永(八声甘州)之“颐望”
说张先[天仙子]
说晏几道(鹧鸪天]
说苏轼[水调歌头]
说苏轼[卜算子](“缺月挂疏桐”)
说周邦彦[解语花]《上元》
说李清照[如梦令]二首
说李清照[声声慢]
说辛弃疾[菩萨蛮)《书江西造口壁》
二、《古文精读举隅》选
读《左传,觳之战》
……
三、古典文学丛札
《含英咀华》章节摘录[E]
说古诗《行行重行行》
行行重行行,与君生别离。相去万馀里,各在天一涯。
道路阻且长,会面安可知?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
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。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返。
思君令人老,岁月忽已晚,弃捐勿复道,努力加餐饭。
《行行重行行》是《古诗十九首》中的第一首。《十九首》最初见于梁萧统的《文选》,原来是汇集起来的一批汉代五言诗,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;可是后世却把它们看成带有整体性的组诗了。尽管我们今天已不再把《十九首》看成一个整体,但作为汉代五言诗的代表作,它们毕竟还是有共性的。我曾在一篇题为《说汉诗》的旧文里,对《十九首》作了一点概括性的介绍,现在转录在下面:
像《古诗十九首》这类诗,恐怕比乐府诗要多一点人工的苦心了。诗中的想象不复是儿戏似的逸趣横生,而是澄澈的人生的观照。里面的描写不复是“渐近自然”的天真活泼,而是坦率的心灵的倾诉。换言之,它不再富有那么多的趣味性和幽默感,却把“载道”的成分加强了。……另外,深、厚、周密、完整,种种人为的工力在汉代五言诗中也比乐府诗加多了,虽然看上去有些作品比乐府还显得素朴。再有,它的应用范围也较乐府诗更为宽广,不仅是唱的岔曲,讲的评书,好玩动听的故事;而是读书人(从寒士清流到官僚贵族,总之是知识阶级)用来抒情、泄愤、发议论、讲道理的工具了,更其日用伦常化了。
……我只能如此笼统地说明汉诗的大概,不,毋宁说最早的五言诗的大概。它是诗之祖,诗之源,诗之原料。固然,在它上面还有《诗》与《骚》,但那好比是矿山,而五言诗则是已经开采出来的东西,虽然它还有待于雕琢。然而这毕竟是宇宙间一大秘密,到汉代才开始被人发现。“巧夺天工”固然很难,而“渐近自然”却尤为不易。我们之所以不能忘情于汉代五言诗,正是由于这个缘故。
这些话,或者有助于读者对汉代五言诗的理解。下面我们就对《行行重行行》作一些具体分析。
这是一首思妇之词,诗中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是一个天涯游子。我觉得这诗有个特定条件,就是那个游子对思妇说来并非毫无消息。这从诗的开头结尾可以得到证明。开头说“行行重行行”,又说“相去万馀里”,可见对游子的具体情况虽不详细了解,可是知道他越走越远,而且久无归期。这比干脆没有消息更令人伤心。诗的最后一句说:“努力加餐饭。”这是慰勉对方的话。我们参考一下《古乐府·饮马长城窟行》的结尾:“长跪读素书,书中竟何如:上言加餐食,下言长相忆。”以彼例此,可见主人公对于所思念者的动静或多或少还是知道一点的,而并非一无所知。全诗的感情、设想以及措辞的语气等,都与这一特定条件有关。而这苜诗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相思离别之作,其细微的差异也正在这里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