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I1

《海之子》PDF_2008-11_上海文艺出版社_剑冰

《海之子》《海之子》PDF_2008-11_上海文艺出版社_剑冰

《海之子》

出版时间:2008-11
出版社:上海文艺出版社
作者:剑冰
页数:386


《海之子》内容概要[E]

《海之子》:你是否了解香港中资企业鲜为人知的生存状况?建筑公司经理李达是如何面对金钱的巨大诱惑、美女的精心引诱、黑社会的威逼敲诈、奸商的陷害殴打呢?《海之子》首次解密香港中资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色彩斑斓的画卷,把你带入二十世纪香港回归祖国前后惊心动魄的商业竞争中去。

《海之子》作者简介[E]

吴建斌,笔名剑冰,男,1962年重阳节生,陕西人。现任香港某中资企业常务董事、财务总监。高级会计师,工商管理博士,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。《香港记事》摄影专辑荣获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展·凤凰杯·优秀画册奖。著有《海之子》、《海之龙》、《海之魂》等长篇小说。

《海之子》书籍目录[E]

1 胸怀大志离北京2 埋头苦干在香港3 殷勤陪妻游香江4 识阴谋严拒贿赂5 黑帮争抢陀地费6 为中标巧送美女7 制假录像逼经理8 匿名传真诬好人9 美女献媚造假象10 老板遭美女还击11 地盘起火引为戒12 三K平安斗不息13 香港北京两心牵14 天秤出事太蹊跷15 李达被诬受审查16 据理力争尽昭雪17 一心炒股忘施工18 赏罚分明鼓干劲19 坚持原则遭殴打20 喜气洋洋迎回归21 妻子心事难琢磨22 回归之夜话投资23 炒股贪婪昏头脑24 股市狂跌人病倒25 承包指标成泡影26 相逢一笑泯恩仇27 功成名就思万千28 不太光彩的秘密29 带着遗憾返北京

《海之子》章节摘录[E]

入冬以来,下了几场小雪。从西伯利亚刮来的冷风,带着哨音,疯狂席卷着迈向国际化的北京城。太阳时隐时现,仿佛前面遮了一块土黄色纱布,显得毫无生机。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,早已习以为常。怕脏的女士用红、黑纱巾裹住头,穿行在大街小巷。各种宣传标语被吹得乱飞乱舞……
李达抱着儿子走在前面,妻子离他有一段距离。李达回头说:“萍,走快点。”王萍的心情十分沉重,李达非常理解。尽管她同意李达的决定,但却出于无奈。他停下来,等待她走来。
他们来到王府井大街的一家时尚百货商场。这里人山人海,热闹喧哗。王萍尽管不高兴,但她还是坚持给李达试穿高级西服。她不想丈夫远在他乡而丢人,被人家瞧不起,甚至当成乡巴佬。
昨夜,他们几乎没有睡觉,说了一个晚上。李达的话如流水,说也说不完,大都是宽心和安慰的话。天快亮的时候,大家和衣而睡。讨厌的闹钟吵醒了他们。王萍立刻起床,给李达准备早餐。随后,李达也起床。他把包裹打开,弯腰检查证件。
王萍把李达最喜欢吃的红烧肉端上来,说:“达,不用检查了,我看了好几遍,放心吧,不会丢下东西的。大小三个包,出站的时候要记住。现在,趁热吃一点,其他菜一会就好。”
“我不饿。昨晚吃的还没消化。”李达仍在埋头翻看包裹。
“吃一点吧。路途遥远。”妻子忙着热菜。
李达起身,并没吃东西,却走到儿子跟前,摸摸他的嫩脸。儿子醒来了,睁开眼睛,呀呀说话。李达不知道他说什么。儿子强强只有九个月大。
一会儿,妻子又端上来两碟菜和馒头。李达摸摸肚子说:“真的不饿。”
妻子接过儿子说:“你还是吃一点吧,这样我才会放心。你看,儿子给你笑了。儿子,给爸爸再笑笑……好,乖儿子。”
李达只好坐下来,掰了半块馒头吃起来。
王萍给儿子穿上厚厚的棉衣,给不懂事的儿子说:“爸爸要出远门了,一会去送爸爸。你不准哭,我也不哭。爸爸要做大事,去挣大钱。有了钱,才能给你买进口玩具,买‘飞机’……”
王萍的眼睛湿了。她擦去泪水,转过头说:“达,一路要小心,注意安全。到了之后,立即给我打电话。”
“你放心,我记得很牢,一到立即给你打电话。”
李达吃过早餐,屋子里一片沉默。大家该说的话都说了,该流的眼泪也流了,该祝愿的也祝愿了,此时大家静静地等待着。儿子用陌生的目光盯着他们,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说话。出发的时间终于到来。妻子穿上蓝色羽绒服,头上裹了一条红色纱巾。李达和儿子也裹得紧紧的。外面还漆黑一片,不过东方开始泛白。到了楼下,他们招手要了一辆黄色面的,直奔机场。
今天是大年初四,路上车很少,他们的车速很高。一路上,妻子紧紧靠在李达的身上。他们没有说什么,也许各有各的心事。车厢里死一般安静,只听到司机一会加油一会换挡的声音。
面的飞驰在高速公路上,李达陷入到往事的追忆中。
这次远行,妻子是不同意的。本来一家三口热热闹闹过日子挺好的。自己这么远走高飞,温馨的家庭失去了温馨,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波澜。况且自己还要面对什么,根本无法预料。
之前,他在一家建筑公司的总部上班,是名工程师,虽工资不高,可工作比较轻松。由于他要求不高,加之性格外向,生活过得简单、洒脱,还蛮有意思。自毕业后,他没有干过一天建筑,没有管理过一栋楼的建设,这是最大的缺憾。平时在机关里,不是学习中央文件,就是拟定规定,制订政策,为领导写发言稿。工作干了不少,回头一小结,一点拿得出来的成绩都没有。再看看闭门造车拟定的制度,从头到尾净是空话,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。他常常问自己,几年来到底干了些什么?都是瞎忙,穷忙。时间长了,刚毕业时的新鲜感没了,工作变得枯燥,性格也变得急躁。
王萍不稀罕丈夫干什么轰轰烈烈的伟业,只要能长相守,过普通人的生活就满足了。反正中国有那么多的人都在混,不也活得好好的?争来争去,到头来都是一场空,何必呢?王萍只想有个美满的家,把家当成生命的一部分。她喜欢丈夫就像丈夫一样,离自己永远只有一丈之远。
李达也爱这个家,准时回家,按时和妻子卿卿我我。如果不是对工作越来越没有兴趣,他们有可能变成一个人了。他和妻子认识,相恋,结婚,说起来非常老土,却异常顺利。那年,李达从上海某校分配到北京,王萍也从山西某校分配到北京。他们都是外地人,经朋友介绍才相识。王萍小李达一岁。王萍正是李达心目中的那类女孩。个子高挑,身材苗条,面目清秀,有双会说话的眼神,一头乌黑如瀑布的长发。人很清纯,清纯得让人不敢相信。李达一见钟情,主动约会她。有一次,王萍扎了两条辫子,像乡村姑娘一样来约会,显得非常可爱。王萍说话的时候爱微笑,笑得那么粲然。李达问她为什么不穿高跟鞋,她说走起路来不舒服,活受罪。她皮肤好,从不给嫩白的脸上涂胭沫粉。她喜爱自然美,却对香水情有独钟。每次外出,都要在玉颈上搽一点。王萍像一朵盛开的水仙花,迷住了李达,李达如获至宝。恋爱初期,李达却给王萍的感觉一般,没有什么特别,即使分手也不足惜。李达有所察觉,锲而不舍地献殷勤,一会送花,一会请看电影,一会送件靓衫,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王萍渐渐对他有了好感。在一个月亮如铜盘的夜晚,他们来到天安门广场。李达斗胆向王萍求婚,她愉快地接受了。李达送给她一枚精美的戒指。王萍伸出葱般玉指戴上它。他们紧紧拥抱,激动不已。在金秋结婚那天,他们只摆了一桌酒菜,邀请了几位同学。蜜月没有远行,只是登长城以示庆祝。在长城最高处,李达向天立誓:“今生今世和王萍永不分离,做一个最好的护花使者。”
车子急拐弯,王萍倒在李达身上,突然问:“达,你在想什么?”
李达从回忆中惊醒。“我想我们幸福的昨天。”
“不要想了,还是想想未来吧。”
李达看看王萍,看看怀中的儿子,再看看车外,又陷人到往事的追忆之中。
……


  • 暂无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