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I1

《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》PDF_2008-8_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_卫荣凡

《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》《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》PDF_2008-8_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_卫荣凡

《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》

出版时间:2008-8
出版社: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
作者:卫荣凡
页数:324
字数:263000


《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》内容概要[E]

本书以高校教师师德自律为研究主题,对古今中外各种道德自律理论的渊源进行了梳理,作者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“慎独”、“知行合一”、“道德内化”等道德观点中的积极意义,以问卷形式调查分析了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现实境遇,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高度,揭示了师德自律形成的动力来源和路径。

《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》作者简介[E]

卫荣凡,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、教育学博士,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,现任广西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、中国伦理学会理事、广西伦理学会会长、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、广西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、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。先后任广西大学德育室

《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》书籍目录[E]

序第一章 导论
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
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资队伍发展的呼唤
二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呼唤
三 高校教师管理的呼唤
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
一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研究的理论意义
二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研究的实践意义
第三节 教师师德相关研究成果综述
一 教师师德研究成果综述
二 教师师德自律研究成果综述
三 高校教师师德研究存在的不足
第四节 概念解释
一 师德的含义
二 道德自律的含义
三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含义
四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主要特征
第五节 研究的方法
一 跨学科研究方法
二 文献收集分析法
三 比较研究的方法
四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
五 调查研究的方法
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重点难点
一 思路
二 重点难点第二章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相关理论渊源与根据
第一节 师德的产生
一 师德是伴随着社会分工中教育的出现而产生的
二 教师职业活动是师德产生的实践基础
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道德自律相关理论
一 “慎独”的发展与实质
二 “知行合一”理论
三 道德内化的思想
第三节 西方的道德自律相关理论
一 道德内化理论
二 道德自律理论
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自律理论
一 道德自律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关系
二 道德自律必须重视人的意志自由第三章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现实境遇
第一节 社会市场经济、政治民主、科技及文化的发展
一 市场经济发展与高校师德及师德自律新要求”
二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与高校师德及师德自律新要求”
三 高新科学技术革命与高校师德及师德自律新要求
四 社会文化发展与高校师德及师德自律新要求
第二节 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的发展’
一 社会道德发展对高校教师师德和师德自律提出新的要求
二 职业道德发展与高校师德和师德自律新要求
第三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
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
二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对高校教师师德和师德自律提出的新要求
第四节 高校教师师德与师德自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
一 调查的目的、范围和方法
二 高校教师师德与师德自律现状调查与分析
第五节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时代要求和价值
一 弘扬大学精神的客观要求与价值
二 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与价值
三 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必然要求与价值
四 和谐校园建设的客观要求与价值
五 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与价值第四章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动力: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
第一节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内在动力——主体需要
一 师德自律主体需要的含义
二 师德自律主体需要的功能
三 师德自律主体需要的基本内容
第二节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外在动力——师德他律
一 师德他律的含义
二 构建高校教师师德行为的调控机制
三 构建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实现的制度保障
四 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师管理制度保障
五 构建高校教师师德自律的内部和外部环境
第五章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形成的路径:师心自律与师行自律
第一节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形成的路径之一:师心自律
一 高校教师师心自律的含义
二 自主地培养师德自律意识
三 实现师德规范内化
四 形成教师良心
五 树立师德荣辱观
第二节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形成的路径之二:师行自律
一 师行自律的含义
二 热爱学生是高校教师师行自律形成的前提
三 忠于职守是教师师行自律形成的关键
四 行为示范是教师师行自律形成的标志
第三节 高校教师师德自律形成的内在条件:主体的能动性
一 张扬主体性与增强教师责任感相统一
二 师心自律与师行自律相统一于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
三 师德自律形成过程与师德修养过程相统一结语附录
附录一 附录二参考文献后记

《高校教师师德自律论》章节摘录[E]

第一章 导论
第一节 研究的缘由
一 高等教育大众化师资队伍发展的呼唤
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在顺利推进,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5%。由于在校生规模的迅猛扩大,这就要相应地增加大量的高校教师。2002年高校教师数为61.84万人,到2005年就增加到96.58万人,三年之间,增加了34.74万人,增量高达36%。这三年间退休、调离的教师约11.13万人,也由新教师补充。这样,薪教师合计45.87万人,占47.5%。高校师资队伍如此迅猛发展,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“教育质量,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,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。”那么,如何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?潘懋元教授指出:这决定于大学教师的素质,从而提出了对大学教师三个发展内涵的要求:一是学术水平——基础理论、学科理论、跨学科的知识面;二是教师职业知识、技能——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;三是师德——学术道德、教师职业道德。


  • 暂无相关文章